现在,不少被炒得火热的“互联网品牌”,它们的产品开发、营销手段,只不过是在互联网的包装下,看似很新。其实,内核,在100多年前就已存在。Tiffany 100多年前就已经在打造“互联网品牌”了!你也许要问: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我们来看看19世纪的Tiffany,做了哪些有“互联网思维”的事呢?
品牌故事化
互联网时代,品牌主越来越重视“故事的力量”。它们不再生硬地叙述着“我是谁?”,而是更加注重“我和你的关系是什么?”通过讲故事,使消费者产生了一种“品牌共鸣”。
1961年,女神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蒂芙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更是诠释了什么是平凡的爱情?电影讲述了一个叫霍莉的女子,她年轻貌美,追求上流社会的生活,整日混迹于名利场,周旋在众多政商名 流之间,是出名的交际花。最后和普通男子保罗相爱,得到了真正的幸福。
其实,这部电影并没有获得Tiffany的投资。但影片里和Tiffany相关的一个场景:每天早晨,霍莉(奥黛丽.赫本饰)都会来到Tiffany的橱 窗前,一边Window Shopping,一边吃打包好的早餐。电影里还有一幕是,保罗和霍莉来到Tiffany店里。保罗囊中羞涩,掏出身上仅有的十美元。店员也没有任何歧视 之意,向他们推荐了一个银质的电话拨号器,并给保罗自己的戒指提供了刻字服务。
徽记象征
在这个信息爆满、嘈杂纷乱的时代,如何铸就一种信息标识,让目标受众念念不忘?也就是如何创造一种“徽记象征”?
时至今日,“蒂芙尼蓝”(Tiffany Blue)已为人所知,它虽是蒂芙尼的品牌专属色,但已成为一种特别颜色的代名词。自从1845年“蒂芙尼蓝”首次用于蒂芙尼蓝书(Tiffany's Blue Book)封面开始,蒂芙尼公司将“蒂芙尼蓝”广泛使用在包装盒等产品上。甚至很多其它的品牌,在推出新品时,也会用到“蒂芙尼蓝”。
创造新品类
如今各种“同质化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很难分辨它们的差异点在哪里?
1886年,Tiffany推出了最负盛名的Tiffany® Setting订婚钻戒。这个经典的“六爪镶嵌法”面世后,立刻成为了订婚钻戒镶嵌的国际标准。这也成了不少男性求婚时,理所当然的选择。送上Tiffany订婚钻戒,一切尽在不言中。
情感沟通
互联网时代的营销讲求“调性”。无调性不“社会化营销”。从最开始的微博拟人化到微信客服的个性化,都在强调一种情感的沟通,注重在情感上和粉丝达至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