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些题外话,全民互联网时代,各种名词就像雨后的竹子蹭蹭的冒出来,都在立志做一只等风来的猪。对于产品,再不复之前精细的研发、打磨,恨不能每颗螺丝钉的位置都要完美的极致的状态。
近年来,研发一年、半年甚至几个月的产品就希望凭借着全民互联网的东风以及马云那句“梦想还是有的,万一要是实现了呢”的鸡血杀出一片天地。而互联网的福利确实也让部分产品在这个方生方死的时代挣得一席之地。这里简单聊聊用户占有率及高的两款社交产品:微信和微博。其它诸如陌陌、脉脉之类的社交产品咱以后再聊。
其实对于微信和微博这两款产品,我也是它们的忠实用户,但就目前来看,微信依然使用频繁,而微博,却在铺天盖地的广告浪潮中逐渐淡出了我的视野,偶尔打开一下也没有兴致翻阅了。前面铺垫那么多了,现在开始进入正题。
社交产品“微信”篇
先说说微信,微信是真真正正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出生就站在一个非常有利的平台上,说白了,微信的亲爹就是QQ。咱暂且不谈QQ,只说这是一个覆盖了10亿+用户群的事实,就足以给微信一个“金钟罩”。在微信诞生初期的推广、用户转化上,亲爹的份量是大家是都能掂量出来的。
2015年春节如火如荼的红包大战,让微信成功抢占了部分支付用户,这一点微信的表现能力远远超出其“大哥”财付通。这里不得不表扬微信的产品设计,可以说微信的产品接地气程度让人拍手叫好。微信的发展阶段。初期利用QQ转化用户,当然微信产品设计让用户很乐意自己被转化,再次给微信点赞。在用户量及活跃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开始推出针对企业用户的公众号,将用户群扩充至企业入驻,扩大战略版图,并在不久之后推出各种营销推广服务。微信的精准营销更是受到企业热捧,甚至不惜重金砸推广。
微信在之后又推出了支付业务,此时并未撼动支付宝行业老大的地位,直到与2015春晚联手编排的红包大战,微信利用春晚这个全民舞台,展开了一场举国微信红包大潮,自此,微信支付开始撬动支付宝的地位。迄今为止,微信支付的普及程度及使用率逐渐占领支付宝部分市场。虽然在后续的推广中,支付宝的补贴力度远高于微信支付,但商家更愿意推荐用户使用微信支付。对于商家而言,微信支付最主要的功能是可以巧妙的搭建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在用户使用微信支付时便会同时关注商家的微信公众号,在后续可以主动推送商户信息给用户,有效提升用户粘性及重复购买率。单就从这一点考虑,商户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推广微信支付业务,这一点,微信做得很取巧,在商家推广自己公众号的同时更是对微信支付业务进行多次曝光。
微信诞生至今这5年,积累了一大批用户,活跃用户数量已达6.5亿,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覆盖了90%以上的智能手机,微信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微信正在逐渐收复腾讯曾经的失地:支付、B2C,曾经财付通、拍拍没有做到的,微信一次又一次的交出了漂亮的作业。
无论从产品地图还是产品价值上讲,这都一款成功的产品。虽然在发展期间出现了一些微商的小插曲,但是好在微信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来保护这片乐土。微信的下一步战略目标目前尚在猜测,但是希望他会更好的走下去,相信他也能做到。关于微信的看法暂时就说这些,下面继续聊聊微博。
社交产品“微博”篇
说到微博,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是新浪微博。暂且不说在新浪微博出现之前有多少类似的社交产品,然而那个时候,新浪微博以庞大的用户体量问鼎微博产品排行榜,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社交时代。自此,新浪微博便根植到了人们的脑海中,那几年,是新浪微博的主战场。
新浪微博的诞生并没有微信一样的“人和”,毕竟新浪是做媒体出身,没有像QQ一样聚焦的用户群,然而他的媒体影响力为他积攒了大量的名人资源,于是很巧妙的利用名人效应,迅速聚集用户,增加用户体量。那几年,新浪微博迅速袭卷各应用市场,辉煌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