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说三里屯,不说优衣库,说说汽车圈的试衣间。
优衣库事件曝出之后,车企反应最快的当然是大宝马,第一个就是棒棒的,根本无需理会发了什么,重点是发了!只不过,如此没节操的事情,宝马哪里舍得在官方搞啊,朋友圈推一推就好啦!
不过,从事件爆发到现在车企的反应来看,目测优衣库事件能够跟汽车结合的点是超大空间,不管是后排可以完全放倒的SUV,还是加长的轴距,更放肆的3排,亦或是容纳乾坤的后备箱,总之,就是这样!
以下这些是各车企官方微博和微信大大方方出声的!
虽然,优衣库事件辣么火,但还不至于席卷整个汽车行业跟风借势营销,那其它品牌应该不应该速度跟上?
小编认为:不跟!
当追逐热点,或者所谓的借势营销成为一个标准固定动作的时候,它存在的意义也就没那么大了。还有所谓的跨界营销、所谓的倒计时海报,也都面临这个问题。
每一个借助优衣库事件进行传播的品牌,都是愚蠢的。
一个社会热点出现,要做如下的断定才能采取该有的动作。
1、是否是正向的,优衣库事件明显是隐私权被侵犯,更不可能是优衣库为虚拟穿衣做的营销。
2、是否和品牌相关联。有一个朋友说现在的热点营销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垃圾,我非常认可。生硬地把热点和品牌关联到一起,不如不做。
3、是否合理合法。很多品牌在明星热点出现的时候,直接用明星肖像,是侵权的。在法制的国度里,这一次失误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
4、受众的情绪是如何的。网络暴民是存在的,即使有些事你做的是对的,话语上歧义,也可能导致一场品牌的灾难。
5、时间点很关键。虽然说互联网唯快不破,但不能因为快而降低品质。一般的热点,不能在六小时内关联上就没有做的必要了。
按照上述的小原则,杜蕾斯没有做刘翔结婚,也不会做优衣库事件的缘故就很清晰了。
替那些被催促客户说:“来,这个热点快做一下”的传播国内工作者说几句。
1、很大程度上,抓热点这事因我们而起,当初我们把抓热点做为重要的传播手法之一。杜蕾斯、可乐、京东等都因此收获了一些传播红利。“受众总去朋友所在或者热点发生的地方”这原则没错,但品牌如何和热点结合是一门大学问。当然,我们也犯过一些错误。
2、不是每一个热点都要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