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年互联网产业成长迅速,网络也开始慢慢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似乎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但是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却又呈现给我们的却是一个真假莫辨的世界。各式各样的事件背后,各种各样的谣言借助互联网炒作而传播开来,在一次又一次的传播中变得越来越看不清真相。
关于谣言这个词,人们近几年来可是一点都不会陌生,各式各样的谣言每年都有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专业的辟谣平台,这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小众的产业,微信在不久前也推出了用来辟谣的官方公众号。那么谣言到底有哪些呢,哪些散布这些信息的人又是有什么目的呢?下面就给大家举两个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借互联网的炒作所带来谣言的例子。
一:从营销类软文开始的恐吓式威胁
营销软文是个并不新鲜的东西,它伴随着媒体市场而诞生,很多商家为了给自己的产品制造舆论基础,会在产品上市之初邀请各类写手撰写针对性的文章,制造一种受众恐慌,然后在这种恐慌达到一定高潮的时候适时推出自己的产品,给消费者一种如获救星的感觉。
这是一种最典型的恐吓式营销,尤其在保健类产品当中诞滥成灾,这类产品的软文总会给人一种活不下去的错觉,似乎你不用他们的产品你的人生就没有希望了。相关商家还会请一些来历不明的所谓专家,开办一些模棱两可的讲座,给你传授一些健康知识,留下一个挂名为健康热线的营销号码。
这些“专家”们堂而皇之的传播着一些伪科学,最经典的就是那个所谓“酸碱性体质”的谣言,一度被很多人当成了真理而膜拜。他们的讲座就像传销洗脑一样,听完你会觉得专家们说的都是道理,再仔细一想总感觉自己的身体哪不好似乎真的确实有问题了,然后你就会鬼使神差的去购买他们的产品,更有甚者会去帮他们宣传,联系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去买。
而这些打着科学之名的谣言在互联网时代呈指数级传播,并最终被人们深信不疑,即便是真正的专家出来辟谣都无济于事,被恐慌俘虏的消费者宁愿相信假的,也不敢去相信真的,原因就是被那些伪科学洗脑以后,恐惧害怕深深的扎进自己的心里了。
二:来自于民族和伦理情绪下的义愤填膺
最近几年经常发生这样一种抢劫案,大街上一个男人在人群中突然冲出来打了一个女人,然后大声的告诉周围的人这是自己的女人,她出轨了,跟男人跑了,把刚出生的孩子扔在家里不管不顾,并且顺势夺下女人的包裹。
真实的案件发生的时候,被打的也许是男人,也有可能是一个妇女抢下人家的孩子,说对方是人贩子。最终被打的人还没清醒的时候,就会被愤怒的民众围起来指责。结果大家都知道打人的是劫匪,抢孩子的才是人贩子,而真正的苦主却黑的全身是泥。
还有一个最经典的谣言每一年都会出现一次,那就是苹果地图将钓鱼岛划拨给日本。几乎每一次苹果推出新产品时,这个谣言就会非常准时的出现,并且每次都会造成疯传。这个谣言的始作俑者究尽是谁,是不是一次商业行为已经无法查证。它的传播甚至已经不需要人为推动了,因为互联网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爱国贼”,有大把的人会自发的去传播。
这是一种最典型的伦理绑架,这种伦理绑架有时候会被上升到民族大义的高度,目的就是为了打击自己的商业对手。通过挑拨消费者的爱国情怀,通过爱国行为来绑架消费者,最终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盲目听信负面炒作只会让真相越来越远
互联网让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获取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然而证明一个信息是真是假却变得越来越困难。即时性信息的传播过程当中,真相永远都会滞后,而且人们往往愿意相信那些虚假的信息,最终真相反而倒像是假的,被掩没在信息洪流当中。
在互联网上,看似微不足道的负面信息和猜测都可能被有心的人加以利用炒作,就可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从而引起巨大的网络风暴。类似这种热点事件出现的时候,在我们转发的时候,还是要停下来想一想,这事是不是真的是我们看到的样子。互联网平台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义务好好去珍惜,去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