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social格局大致可分为三类:按厂牌来分
老牌传统转型
创意新兴热店
跨行业搅局者
1、老牌传统转型
最典型的当属奥美啊,奥美内部正在经历一场“social完全化”的转型,每个人都要有social sense,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工作都是social lead,360系统依旧稳固而强大,客户无论从公关还是广告还是social切入,都能获得全方位的包装传播,这还是奥美大而全的无短板模式,保证客户既不会为了追热点而迷失自己,也不会深陷传统传播拔不出来。所以奥美是很难做出来那种“社交爆款创意”奥美也很少服务某段时间大热的“现象级客户”更多的是让那些百年品牌,无论经历怎样的传播格局,面对怎样的消费者,都再辉煌个一百年。
2、创意新兴热店有三家
环时、KARMA、W
三家不仅追社交热点,还创造社交热点,在微博微信刷屏的H5、GIF、视频等背后常有这三家的影子,比如大众点评、杜蕾斯、冈本、New balance对这三家是重度依赖,当然,老金的环时,kama的KARMA,三水的W,创始人的知名度甚至盖过了公司,他们的发挥就决定了公司本身的创意质量,人力脑力的有限,导致三家一直是在不断拒单的状态,不过拒单的好处是,出品质量始终很高,稳稳的拓进,不被眼前的利益诱惑左右,在一个资本横行、钞票乱飞的时代,保持清醒,非常难得,向他们致敬。
3、跨行业搅局者也有三家
楼氏、古野、新榜
对楼氏的理解,大家一直停留在GQ那篇文章上,对段子手三大集团楼氏、鼓山、牙仙有了传奇般的了解,此文后来被段子手圈笑称:这帮记者真的是憨,我们说什么他们都信啊,但时至今日三大集团已经有了不同的出路,鼓山全面开火,图书、影视、KOL资源全面启动。牙仙的白洱豪门出身,似乎更喜欢跟段子手玩开心,不太着急挣钱。
楼氏的战略比较单纯,类似围点打援,全力以赴经营自媒体资源,已成为全国KOL资源最大的公司,自媒体的经营有点复杂,楼氏要努力维护每个KOL的热度,不断帮助KOL吸引新粉丝,并要求KOL保证产出,有点像新媒体养成公司,不像传统媒介购买公司,和媒体只是买卖关系,楼氏的下一群竞争对手正是传统广告行业的媒介购买,当客户不再砸钱投央视、门户网站、以及各种平台广告时,媒介公司抬头发现,客户青睐的各种大号、红人居然都有代理,而且居然不是自己!
古野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是“顾爷”俩字一出,你的反映一定是“嗷~”的一嗓子,然后接一句:我知道他!古野文化就是顾爷自己创办的公司,澳洲回归的顾爷始终保持着树袋熊般的作业速度,缓慢而精致。顾爷对整个KOL市场最大的贡献在于,好的内容必将引发传播的涟漪效应,从某种意义上,顾爷的爆款文章,真正的让自媒体的泛影响力,或者圈层影响力超过了传统媒体平台,让那些写的好的各种KOL可以理直气壮的多要点钱。顾爷更像一种内容创造公司。
新榜放在这里大家可能很不理解,这明明是一家做自媒体数据排行榜单的公司,为什么也是搅局者。我认为,新榜是媒介购买的新模式,通过新榜指数排名,让品牌主一眼就找到那些高质量的圈层KOL。比如品牌主说我要找美食类KOL,去新榜一看榜单,阅读量,大致内容,粉丝分布,一目了然,瞧完之后,哦,那美食类别排名前十的给我来一打。从点选到完成购买,一站式服务,清清楚楚,三家公司互为犄角,形成了搅局者的雏形。楼氏负责养成KOL,顾爷是内容提供商代表,新榜是新媒介购买,看嘛,所谓搅局者,其实是前辈的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