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以卖书著称的罗辑思维首次跨界售卖大家电,这个被定义成“罗辑造物家”首款落地产品的 Pluto发烧音响,仅在这一个平台独家限量预售5天,单价三万多块的大家伙100套被抢到只剩30!连罗胖和CEO脱不花也惊呼“这事,亮瞎我的狗眼了!”在沉寂或者说已经有些没落的Hi-End音响界,已经是一场不小的地震。
这枚罗辑思维微商城史上最贵单品靠什么打动了这么多土豪和铁杆会员?你说文案做的好?营销做得好?产品真的好到爆?负责售后跟踪的同事说,她们给客户打回访电话的时候,很多人都对自己买的啥东西并不了解。
“我看到罗辑思维上说好,觉得得抢一个……”这是个让传统商户大跌眼镜的购买理由。
你说这是有钱任性吗?那是表象,雷布斯天天不是说要粉丝经济吗?这就是典型的粉丝经济。
卖产品更卖人格
那么问题来了,产品的逼格从哪里来?除了本身对产品的极致追求外(其实这不应该是一个基本的道理吗?产品都做的不极致你为什么要让消费者掏银子?你都没对你的产品尽100%的力,凭什么抱怨消费者不识货?
卖人格不是“出卖”的“卖”,是展示、表达、捆绑。
在网上卖书跟卖音响有相似的地方,都是用户要先掏钱,才能看到内容或听到音质效果。卖书凭的是罗振宇一贯的品位与节操,卖音响凭的是设计者林柯维兹先生-作为地球上还活着的唯一一个能称得上顶级的声学大师的-人格担保。
我们的理解是,你自己有没有把产品和自己绑定在一起,每当用户看到产品的时候,不光想到的是产品本身,而是包括产品背后的人。一句话,以人品卖产品的时代重新到来了。
产品可以给客户带来惊喜
做产品的概念是,超出竞品的体验就是惊喜,超出用户期待就是惊喜。如果你的产品能给用户带来惊喜,用户会喜欢你的产品和服务。
实现性价比是惊喜,外型设计是惊喜,体验也可以是惊喜。用了这个产品,感觉舒服,再让你改回去用竞品,你会觉得不舒服,最典型的就是果粉,用了苹果,觉得流畅,再改回去用安卓,就觉得别扭,所以苹果的产品会卖那么好。
认真你就赢了
你的产品就是你的孩子,对于它你认真了吗?认真你就赢了。哪怕输了你也赢了。做产品你都不认真,你还想赢什么?
第一个,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听了之后,觉得以前听的那些很贵的箱子都听不下去了,这就是实际体验。如果你的产品能够与同类型的较高水准产品完全不落下风甚至碾压对手,那你产品肯定有实际需求。
其次,装逼,或者说格调,还是刚需。外观独特、产品背后有故事,与人在客厅听着音乐聊天的时候,通常人们都会被产品的外形所吸引,对话就开始了。在整个对话过程中,人背后的潜藏的炫耀装逼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这虽然是一种精神需求,但是也是实际需求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