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人是越来越多的,各种类型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可是很多人都太在乎表面效应和结果,而忽视更深层次的一些思考,结果最后就是频频陷入“伪社交”的怪圈里,这也是很多人做社交媒体营销的一个通病。
“伪社交”战役天天见
在social上我们做些什么?当提到social campaign,大多数social人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关键词就浮现出来:
招数不多,除去一些不MECE的部分,怕是已经囊括你关于“一场社会化传播战役”的所有联想了吧?但怎么总觉得哪里怪怪的:viral video就代表结果viral么?social蛮城皆是H5?软文不是做给老板看的么?UGC也成了一种传播手段啊….
套路限制创意,当招数固定,“模式化”的campaign套路也随之形成:
是不是感觉见证了各种全民high翻天转发案例后,谁都能来一套。随意挑选了一个近期结束的社交战役案例,颇为典型:
前几天某著名空调品牌发起了中秋节活动,以下内容出自该执行公司的案例总结:
这类硬生生发起一个“Step123”互动我们都看了无数遍了。可笑KOL与官微互动这种所谓”互动”是不是很像“台上表演的找了一个特明显的托儿”?除此之外,试问空调品牌的调性与中秋团圆如何生拉硬拽?UGC明明是结果,却变成手段?而H5和KOL明明是手段,却要被大肆赞扬仿佛是结果本身。
结果更不必说:查看评论后基本肯定是刷出来的KPI——这就是主流的社交战役,以KOLs和H5为核心,自说自话完成任务。伪social,假互动。
伪社交战役的弊病所在
模式固化:按部就班,永远采用一样的玩法。主要媒介渠道都固定,idea也自然被束缚!各类纯线上的微博微信活动是此类广告的重灾区。
单向思维:在social上做展示型的广告,面对消费者把自己想说的说完,不管对方在不在乎,听不听得懂,也只能达到reach而非深入影响。一些大品牌自说自话的海报/H5是此类广告的典型代表。
一次社交战役的核心Idea流于表面,没有“真互动”,只有纯内容“展示”。、海报就是海报,放social media上不过语言social一些,和线下并无分别。视频也就只是视频,只不过KOL来转发而不是CCTV来播放。H5还是H5,消费者也就盯着屏幕面无表情的翻页,然后关闭……最后还是”伪社交“战役!
那么真社交战役到底是怎样的?
1.真·社交战役的目标思考?
首先,对于一场真社交战役来说,应该思考如何
「激发更多正向的获得媒体」
如果不追求earned media最大化,你做的怎么会叫social marketing?岂不只是social media buying么?
现状,依然挂羊头卖狗肉。
2.真·社交战役构建深度互动
深度互动是什么鬼?忘记你在agency所学到的“互动量”吧!——评论、转发、点赞都是些“绩效指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