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对于电子商务来说,真是久旱逢甘露,业界的一再鼓吹让世人都觉得电子商务的盛世来临了。于是,不管懂不懂电子商务,都要插上一脚。开商城,开网店, 似乎已经变成一种很时髦的事情,不做就显得落伍了。可是激情过后总有冷静的时候,对于电子商务的未来,碰撞将是一个主题,大型平台上的B2C,独立 B2C,C2C等等,都会碰撞,碰撞才能产生火花,谁能燎原,谁被化灰,都将是电子商务的一个插曲,笑到最后的永远不会是多数。
我 国的B2C发展与美国相较,毕竟还处于婴儿期,许多“未来”仍必须靠“摸着石头过河”。加之,国情及买卖家之间的获利容忍度及消费观念有极大的差异。因 此,在B2C企业“激情呐喊”,高喊我们要向某B2C网站学习的时候,更需要静下心来审慎思考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业态与国情差异。这样,我国的B2C企 业才能真正有长大的一天,而不是“说起来天下无敌,做起来无能为力”。
国内两大主流B2C形态:
在进行讨论之前,有必要先讨论我国目前主要的两种B2C渠道。它们虽然都穿着B2C外表,但实际的经营团队,成本财务架构,乃至经营理念都有非常大的不同。而就是这些“不同”,导致了彼此“制衡”的出现。
1.C2C平台的B2C网站:
照例说,应该先谈独立网站B2C,但最好我们先来了解下C2C平台的情况。
目前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中的80%皆由平台型零售网站完成,以淘宝网、腾讯拍拍、百度有啊为代表。其中,淘宝网又占了平台型所有份额中的80%,具有绝对性的主导地位。
目前加入淘宝平台进行网络零售的传统企业越来越多,光是对淘宝网的广告投入一年超过数百万元者,比比皆是。这热烈的参与也使得B2C的激战更显空前。
平台型B2C企业的总体市场份额增长快速,但在平台的制约下,极难产生大鳄型B2C网站。如何摆脱平台先天那块“看不见的玻璃天花板”,是这类B2C企业未来不得不思考的重点。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以淘宝为例的C2C皇冠卖家,其中已有一部分“日”订单超过千笔,甚至万笔。他们虽然仍穿着C2C的外衣,但营业额及团队架构都早已不亚于许多中大型的B2C企业。
大 多数训练有素的B2C企业,都不太在意C2C卖家,认为“级别”不同。但真实的情况是,90%的B2C企业,都没有这一部分的C2C卖家赚钱。更重要的是,他们不需要倚靠风投的借贷及投资,来度过难熬的漫漫长夜及无法预估的未来。如果,在战略战术上轻视他们,将使自己陷入“大意失荆州”的窘境。
这是一群草根起家的网络卖家,其定价法则跟经营理念与正规B2C企业不太相同。目前虽然仍难以撼动拥有风投巨额资金的大型B2C企业,但却能“搅乱一池春水“,让你防不胜防,只得靠价格战及大花广告费杀出一条血路。
本文将重点将讨论C2C的某些行为对B2C所产生的冲击,希望能让B2C企业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
2.独立B2C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