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资 讯

    怎样利用精神和物质构建用户鼓励体系

    来源:上海悦普网络 日期:2018-05-19 00:30 点击:

          只要产品有价值,就有人用。比如,在饭店买单,用微信支付比用现金更方便;出门叫车,用Uber比等出租车更方便和便宜。但是,想让用户持续和高频的使用,就需要用户激励。从实现途径来说,分为产品和运营两种。产品的方式有积分、等级、榜单、勋章、签到、加V认证等;运营的方式有活动、推荐、包装、付费等。但是用户激励并非只是一个手段,而是一个体系。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产品和运营是分不开的。

     

          构建用户激励体系,需要先从用户需求出发,选择合适的模式,再与产品结合。这里所说的用户需求,可以分为物质和精神两种。物质就是钱或实物,精神是指心理或情感上的满足感。下面就说说,如何利用物质或精神去做好用户激励。


          1.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就是用物质作为用户贡献的回馈。这里说的物质,不仅包括钱,还包括可以换算成钱的实物。所以,物质激励就是以钱为核心的,本质上和交易是一样的。买方是产品端,卖方是用户端,以一个双方认可的方式和价格,在产品上交易。

          物质激励的优势在于,撬动能力强。因为人都是逐利的,当用户得知在这里可以有钱的收益时,肯定会快速、大规模的参与。劣势在于,无法保证用户贡献的质量,而且产品的氛围也会受影响。物质激励就像是一个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双方的交往是建立在钱的基础上,所以用户自然就会按照这个玩法来对待产品。


          比如,你告诉用户发1个帖子能挣1块钱,那么在用户眼里,就会只关注发帖这个操作,而不会关注帖子的质量。这不能怪用户,因为帖子质量的好坏并不在交易的规则里。


          目前需要用户贡献的互联网产品,大多数是以兴趣爱好为切入点。比如,用户把自己做菜的过程,一步步拍下来,发到下厨房app里,就是因为享受做菜这个过程,并且希望和别人分享。从这些照片和文字描述里,能看到用户为此倾注的感情,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道菜了。


          如果你对用户说,发一道菜上来,给你5块钱。应该可以带来大量的新增内容,但肯定感受不到任何的感情元素,每一张图片、每一句描述都是冷冰冰的。因为用户在执行任务,并没有投入感情。所以,有钱并不一定都是好事,物质激励适用的范围较小,比如众包类产品。内容或用户类产品,不应依赖物质激励,这会影响到内容质量和产品氛围。最好是采用精神激励的方式,把用户的兴趣爱好利用到极致,从而转化为对产品的贡献。


         2.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是通过满足用户的情感诉求,达到用户持续贡献的目的。是内在的、无形的激励,与有形的物质激励相对应。

    从形式上来说,主要有三种:互动、展现和特权。


          ①.互动


          互动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激励,用户会因为产品给他带来的互动,留存或持续贡献。不管他是明星专家,还是精英小白,都是一样的。虽然明星们在微博上一般不会和普通用户互动,但实际上激励他们的就是这些普通用户。试想如果没人互动了,明星们也就没动力玩下去了。互动的表现形式,包括关注、回复、赞、转发等,都是人与人沟通行为的产物。做好互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a.在大流量位置曝光,为贡献用户转化互动


          一般通过人工推荐或机器算法两种方式实现。人工推荐,比如知乎日报这种偏重内容质量,而非个性化的产品;算法推荐,比如今日头条、网易云音乐的推荐歌单、以及所有的榜单。对于大流量的产品来说,运营的价值是通过这样的流量分发实现的。在高曝光高流量的位置,推荐什么内容或人,不仅体现产品调性、塑造产品氛围,还会激励内容贡献用户,也是优质内容的标准。

          b.运营参与互动


          这种情况多用于冷启动阶段,因为用户量少,所以用户收到的互动量就更少。运营人员必须要冲上去,自己先玩起来,甚至需要多个马甲,轮番与用户互动,满足贡献用户的互动需求,这样才能留下第一批种子用户。


          c.策略自动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