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的死法有两种:封号与停更。如果排除掉营 销号,自媒体的死法就只有一种:停更。为什么停更?缺乏创作动力。提到做自媒体的初衷,很多人会把兴趣挂在嘴上,但情怀不能当饭吃,心里想的是“做自己喜 欢的事情,随带赚钱,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一旦变现无门,或者利不从心,便兴趣索然,停更在所难免。
自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诞生,自媒体风潮已经延续了近3年时间。期间,KOL(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粉丝大号标杆在前,自媒体联盟抱团在后,某些媒体平台又适时推出了分成、打赏的诱饵,一度让自媒体人欢欣鼓舞,觉得离上岸不远了。岂不 知,能写不等于能赚钱,有粉丝不等于会变现,成功者永远只是少数。
自媒体联盟的变现方式仅限于广告和公关软文的分发,资源分配难免肥瘦不均。至于媒体平台的分利,比如今日头条、百度百家,也要看编辑的推荐力度,流量不大也就没多少油水可言。到头来还是只有几个标杆在做示范,更多的自媒体望梅却不能止渴。
一而再,再而衰,衰而竭,在后继无力的情况下,自媒体何去何从变得异常冷峻!
虽然自媒体的死法很单一,但活法其实很多,罗列一下,大致有八种。
品牌模式。即成为某一领域的KOL,为自己的专业或本职工作背书。即便不通过自媒体赚钱,也能抬高自己的声誉或身价。比如“移动观察”的运营者、触控科技前战略总监曾航,“THE ONE @许维”的运营者、明道软件副总裁,他们都出身于传统媒体,却凭借自媒体的影响力在互联网行业实现了职业生涯的跳跃。也许你未必能达到他们的高度,但只要肯专攻某一领域,也可以取得更好的offer,毕竟传统行业普遍缺乏新媒体运营人才。
明星模式。跟品牌模式相像,明星自媒体人肯定是KOL,但未必局限于某一领域。他们有着很强的个人魅力和庞大的粉丝群体,可以通过广告、打赏、衍生品开发 获利。比如“三表龙门阵”、“槽边往事”、“顾爷”、“吴晓波频道”等等。假如你骨骼惊奇、体位独特,不妨往这个方向发展一下,至少可以通过微信原创认证 获得粉丝的打赏。
写手模式。很多自媒体人缺乏自我包装和粉丝运营能力,商业人脉也不是很广,但确实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一方面, 你可以在网易云阅读、豆瓣阅读等平台上开辟付费专栏或出电子书进行销售,并且也有机会被出版机构发现。另一方面,你可以成为某些机构的特约撰稿人,公关公 司和商业机构对有深度创作能力的写手还是求贤若渴的,比如“小刀崔”的运营者小刀崔在多个阅读平台都有作品销售,同时也是长江商学院EMBA的随行记者。
渠道模式。只要粉丝量有一定基础,并且能够做出准确的消费者画像,自媒体的渠道价值就立马显现。尤其是垂直号或区域号,有着很强的用户粘性,转化率有保 证,是产品、服务推广和销售的绝佳渠道。以《糖烟酒周刊》为例,其在2014年底通过旗下的几个微信公众号推销酒鬼封印酒,一个月卖了近一个亿。如果能对 某一行业或区域精细习作,自然会有广告主找上门来,价值变现不是难事。
产品模式。自媒体与用户的连接无关乎三个层面:利用、情趣、思想。情趣和思想更多的表现在内容上,利用则除了 通过内容,还可以通过产品来展现。不满足于仅给他人当广告和营销渠道,某些自媒体已经开始推出自己的产品,有做内容产品的,有做服务产品的,也有做实物产 品的。比如“幻方秋叶PPT”的运营者秋叶推出了多个PPT培训教程(这算是服务产品),在网上取得了超过百万的销售。企业公众号走的是从产品到内容再到 产品的路子,秋叶走的是从内容到产品的路子,殊途同归。
会员模式。会员模式的表面是粉丝和社群的运营,核心是能力和资源的套餐式、标准化输出。以“理财巴士”的运营 者大巴为例,他曾是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在自媒体运作上高度模仿了“罗辑思维”的模式,招收了1500多个付费会员,靠的不是所谓的“人格魅力”,而是对市 场需求的洞察和扎实的理财知识与实践。如果你很专业,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可以输出,也有时间和恒心,不妨试试会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