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资 讯

    混合动力车型市场潜力还很大!

    来源:上海悦普网络 日期:2018-05-19 00:53 点击:

    如果根据2012年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之规定,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仅被归入节能汽车,并不被归为新能源汽车范畴。

     

    也就是说,国家层面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的支持力度并没有像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这般高,而在地方政府层面,虽然也有少数地方将混合动力汽车纳入了补贴范畴,但大多数地区也与国家层面一样,给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待遇”也较新能源汽车低一等。

     

    正如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在不同场合所强调过的,“电动汽车主要依赖电池本身的成本和容量,因此,混合动力是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阶段,不管现在国家政策怎么样,我们都坚信混合动力将率先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新能源汽车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众所周知,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还存在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配套体系不完善以及成本居高不下等直接制约其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问题。而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来看,要想短时间内实现对上述这些问题的突破或解决,可能性并不大。

     

    其二,随着消费理念的日益成熟和环保观念的增强,混合动力汽车已有市场需求。

     

    虽然目前能源价格随着宏观经济的相对低迷而表现得疲软,但疲软的经济同样会影响普通消费者的消费,对于汽车这类消费品,消费者当然越来越注重于使用经济性,对于相较传统动力更具节油性能的混合动力车型的需求提升;而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理念的日益成熟和环保观念的增强,普通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的经济性和节油性也日益看重。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近几年混合动力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混合动力车型的增多,其单车成本也呈现逐年降低。如果说几年前,混合动力汽车的产品售价还会远高于同平台车型的传统动力汽车,则目前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售价则已经回归到普通消费者可以开始接受的范畴。

     

    也有人说,政府层面之所以不大力推动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是出于目前日系品牌在混合动力领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源,如果混合动力汽车获得政府层面的大力推动,最终最大的受益者会是日系品牌。

     

    但在我看来,这一点并不需要担心。众所周知,涡轮增压技术开始大规模在中国市场应用时,大众和福特无疑是这一领域的领先者,而当时坚持不采用这一技术的日系,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市场冲击,但对于中国品牌阵营而言,大众和福特在涡轮增压技术领域的优势所带来的冲击并不十分明显,中国品牌在涡轮增压技术领域的快速跟进,确保了中国品牌市场份额的相对稳定。而从涡轮增压技术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历程来预测混合动力技术领域未来在中国市场对于中国品牌的冲击,我认为,其冲击会是有限的,一方面,不少中国品牌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已经有技术储备,也陆续推出了一些车型,面对混合动力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是有前期准备的;另一方面,即使中国品牌在这一领域的相关准备不足,参考涡轮增压技术领域中国品牌的应对情况,相信也能很快跟上节奏。应该来讲,相较于海外品牌,中国品牌在技术领域的跟随战略,可能反而使得其在适应新技术的时候更显得从容而不犹豫,不会像日系之前于涡轮增压技术那样,从开始的坚持不用到后来才被迫开始采用。